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6-1 08:18

同心守“沪”,向春而行!上海30万医务人员精锐出战投身抗疫一线



花生2022 发表在 灌水专区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0-1.html

2022年开春,来势汹汹的疫情为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按下了“慢行键”,与此同时,有一群人正拼尽全力奔跑起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全市30万医务人员闻令而动、逆向而行,投身抗疫一线,坚守守护生命的使命,只为重启如常的上海、如常的生活,迎来云开疫散、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守护生命、全力保障,医疗救治不停歇

作为上海战疫的主战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近期接收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再创新高。在临床一线,该院广大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全力救治,换来了患者安康、家属放心、市民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该中心的00后护士也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出生于2000年8月的徐子怡,成了主战场的首位00后。3月10日,接到电话通知的徐子怡,并没有马上着手整理衣物,而是跑到理发店,将自己留了多年的齐腰长发剪成飒爽短发,“剪掉长发头,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减少沾染病毒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方便穿防护服。既然要上前线,就必须要有战士的样子。”

徐子怡毕业后就来到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先后在结核科和呼吸内科轮转,不仅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的院感防控和呼吸道疾病的各项护理,在各类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中也从未掉过链子。基于这些考虑,在一线急需护理人员时,护理部决定她派往前线。进仓后,她的第一个班头就是中班,当晚还负责收治14位患者。

位于嘉定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是全市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院区之一,3月25日以来,该院相继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顺利出院,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2岁,住院治疗时间最短的仅3天。每位出院患者不仅收到医院特制的“毕业证书”,还有康乃馨与小老虎玩偶为伴。

在院期间,一系列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对症支持等治疗措施有序开展。不少患者从刚入院时的惴惴不安、心烦意乱,到之后情绪逐渐恢复平静,这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努力护航。

吴阿姨一家三口都“中招”,女儿、女婿和她都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负责吴阿姨病房的护士长杨柳是一个特别会抚慰人心的人,每当吴阿姨怨气冲天时,杨柳就会坐到她身边不断开导。“杨柳护士长太累了,穿防护服不能喝水,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我不想再给她增加负担了。现在,我一见到杨柳护士长,就立刻乖乖举双手‘投降’。”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本市医疗机构全力保障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市民就医的影响。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晚期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

“所有本科室医生,补休取消;在外轮转医生,召回本科室上班。医护人员尽量安排长驻医院。血透室四班倒,一定要解决对口区域所有血透患者的透析需求!”3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小强向科室全员发出掷地有声的“集结号”。

丁小强说,常态化防疫中,作为本市年透析治疗人次最多、规模最大的血透中心,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承接600余位尿毒症患者定点透析任务。“近期,我们一直参与协调全市血透资源,制定指导意见,同时进行宣教工作,解除血透患者的焦虑情绪。”

然而挑战是巨大的,疫情防控中不仅要保证原有透析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要接收封闭小区患者,血透患者数量比平时增加1/3,一下激增200余人。每位患者每周3次、每次透析4小时,工作时长的增量十分巨大。穿上闷热的防护服,衣服湿透、双手皮肤肿胀发白、面部压痕,这些都是习以为常。为减少医务人员流动,血透室医护人员吃住在医院,坚守岗位。每日凌晨3点,中山医院肾内科“血透人”待所有透析机器、水处理系统、房间过道消毒清洗,才陆续离开。

“医者职责所在,尽一切努力,保障患者的血透治疗。”丁小强说。

争分夺秒、彻夜作战,与病毒拼速度

疫情面前,疾控部门就像一支“铁军”,每个人都是可以上一线的“兵”。3月初开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增补流调人员,从各处所抽调175名专业人员开展流调和信息审核报送工作。他们经培训后快速上岗,加班加点承担起流调的重任。

不少“疾控夫妻档”先将小家搁置一旁,并肩作战冲在疫情防控一线。毛盛华和饶立歆,一个来自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一个来自市疾控中心结核病艾滋病防治所,他们一个负责疫情数据汇总分析,一个支援电话流调,两人同在一个单位,但繁忙的工作让他们很难见上一面,甚至一天都不发一条微信。

现场流调往往需要看着监控找线索,“沉浸感”最强。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的严涵对此深有体会。他从3月2日起接到任务支援各区,对密接进行电话流调、现场排查密接途经的公共场所、通过看监控排查次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排查一名密接在学校的行动轨迹,我们首先要在教室的监控中找到密接,然后追踪每次离开教室后的踪迹。由于密接所在年级经常串班上课及考试,且需排查5天的时间段,此次追踪从当晚11点左右持续至第二天早上6点,才终于完成。”

市疾控中心化检所的何易和队友们曾几天不回家,最累的一次,实在顶不住,搭了三把椅子,躺下就睡了过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现场处置……上海的防控离不开这些“疾控人”忘我付出,倾力筑牢城市防线。

闷热的防护服、密闭的负压实验室、通宵达旦的工作时长……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常态。让排查快一点,再快一点!为诊断提供第一手“情报”,一切只为近在眼前的“曙光”……这是每位曙光“检验人”的心声。3月13日晚,曙光医院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员筛查的任务,待检测的标本达到上万个。检验科迅速组织人员增援核酸检测实验室,医务人员们争分夺秒,只为能更快送上核酸检测报告,保障大学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高效检测的背后,是“检验人”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周伟是有着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检验人”,面对这次筛查任务,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来院加班加点;沈徐婷和姚郁琳是去年入职的新员工,在核酸检测高峰期,他们主动返岗,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疫情以来,周忻、谭光坤和王运九平均每天在核酸实验室工作超过10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工作超过20小时;蒋宇欣前不久肾结石复发,得知有大量标本需要检测,立刻回医院与同事们并肩作战……

目前,曙光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量日均超过万份。检验科张珏主任带领新冠检测团队不断结合指南更新实战要领,所有检测人员进行多轮次培训和考核后才可上岗。该院检验科具备新冠核酸检测能力的工作人员已达56人。

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接单”采样连轴转

浦东新区和闵行区是目前疫情最为胶着的地区之一,核酸采样时间紧、任务重。

“防护服是你们的战袍,棉签是你们的兵器。是你们抵御住了新冠病毒的入侵,压制住了新冠病毒的肆虐,这背后是无数汗水、泪水与献血的代价。”近日,东方医院的医务人员刚刚结束核酸采样工作,就收到一封由本市某校初一(1)班全体同学联名发出的感谢信。感谢信在医院传开后,大家都说:被治愈了!

除了日夜奋战的护理核酸采样人员,东方医院党委号召成立两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核酸外采医务人员储备群和核酸外采志愿者群。行政人员则承担起了条码扫描登记、外采现场沟通协调等工作,保证采样人员高效完成核心工作。

“本部、周六、50人招募、四楼会议室待命!”群里的志愿者招募信息一发布,接龙名额很快就满了。两个工作群也从最初的100人、200人,慢慢发展为满额500人,志愿二群、三群接连建起,其中不乏门诊中经常一诊难求的专家、主任,主动放弃休息支援防疫。

作为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位于张江科学城衔接区,来自周浦医院的500余位护理部成员毫不犹豫投身战疫,成为核酸采样的主力军。3月7日以来,核酸采样任务井喷,护理人员按照排班全部按时到岗。采样的任务单有近有远,有上千人有三五人,最多时一天要完成500多个任务单。从天不亮出发,一单单地跑,一幢幢楼去爬,常常到凌晨才能收工,连续工作12小时、24小时甚至36小时,每天采样约5万人份……

每一天,辛苦却充满感动,护理部副主任张永芳说:“退休的专家和护士长看到大家这么辛苦,‘重新上岗’加入采样队伍。降温下雨那几天,他们和所有采样队员一样,全身湿透,双脚泡在水里,完成采样任务。”

随着疫情防控进一步升级,自3月20日起,周浦医院暂停门诊、病房等医疗服务。为方便群众就医,原本只在周末开诊的周浦医院康桥门诊部眼科自3月23日起连续每天开诊。眼科主任马晓昀带领团队连夜准备,奋战10多小时,在3月23日上午8点准时开诊,当天共服务30多位患者,满足不同的就医需求。

“之前的手术病人也可以来康桥落实复查了。”马晓昀欣慰地说,“既要保障防疫排班要求,也要保证临床门诊。不论多大的任务、多长的时长,作为周浦医院的一员,都要扛下来。”

此轮网格化筛查开始阶段,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正处在封闭管理期,看着其他艰苦奋战在一线的同仁们,“五院人”急在心里,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我报名”,无论院领导、科主任,还是基地医生,都踊跃加入核酸采样队,“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只怕等。”待解封通知到来,随即就是出征的命令,数十辆中巴车开往各个点位。

“五院人”既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核酸采样队多以3-5人为一个战斗小组,队员们通过多日来的实践经验绘制出一张张手绘示意图,标明点位、动线和注意事项等,流水化操作大大提升采样效率。采样某些时间段,由于阳光强烈导致手机屏幕反光,扫码一度遭遇难题,队员们就地取材,将废弃的纸板箱进行改装,自制扫码专用盒,成功解决反光问题。

截至目前,该院核酸采样队已派出6000余人次的医务人员,完成辖区近300万人次的核酸采样量。

“最近感觉自己像快递小哥,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单,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但手机响起的那一刻,精神就来了,立马准备物资赶往集结地,穿戴好防护服出发。当一个筛查任务结束,身体就跟被掏空一样,在哪儿都能倒下睡着……”这是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公共卫生医师的自白,也正是闵行医务人员的当下状态。

时间紧、任务重,睡眠严重不足,但他们坚持着,24小时在线,手机音量调到最大,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接单”,影响疫情防控。“因为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任务单出现,所以必须第一时间完成,绝不拖延!”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中心负责人沈红英说,封控小区需要医护24小时医疗保障和定期核酸采样,应急协查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排查采样,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同样需要医护人员上门采样,还有好几个集中隔离点的封控管理以及网格化核酸筛查等,有太多的任务等着“派单”,所以他们不是在“接单”,就是在执行任务中。

一旦穿上防护服,就坚持工作五六小时,吃饭永远不定时,很多时候,刚脱下防护服,新单又来了,匆匆忙忙吃几口饭,奔赴下一个采样点!

权威及时、科学实用,健康科普传万家

为让每一位市民在疫情中穿好“无形的防护服”,上海科普“战队”快马加鞭。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说,本市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把防疫知识和防护技能传递给市民,充分发挥市健康促进中心健康科普“中央厨房”的作用。

“戴个口罩而已,内心戏不用那么多吧”“请摸着你的良心说,你的手到底洗干净了吗”“疾控女侠”的防护提示、“600号男神”的心灵按摩……疫情期间,作为“健康上海行动”的科普平台,“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沪小康”)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最及时、科学、实用的防疫科普。

市健康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说,中心针对个人防护、减少流动、扩大筛查、环境消毒、居家健康、学生网课、防疫心理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微博、“沪小康”微信,不间断向全市推送防疫科普提示、防疫电子海报和《上海大众卫生报》防疫电子版,二十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和各区、各单位新媒体以及居民区的电子屏、宣传栏等纷纷刊发、推送,电视、广播、移动视频等持续滚动播出各类健康提示,确保覆盖全体上海市民。

此外,市健康促进中心持续更新“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科普宣传工具包”,供市级部门、单位和16个区、215个街镇爱卫、健促机构等下载宣传。该中心还联合新潮传媒在3万多个电梯智能屏滚动播出防疫科普。

一袭白衣秉初心,满腔仁心践使命。上海已启用后备定点医院及建设集中隔离收治点,已在瑞金医院嘉定院区、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周浦医院等7个场所完成改建,用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的集中隔离。


在世博展览馆集中隔离收治点,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900名医务人员进驻,共同参与医疗和后勤服务。由45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则奔赴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隔离收治点工作。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战局”的当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守岗尽责、昼夜奋战,正全力阻击疫情,保障生命救治不断线,努力为2500万市民筑牢健康屏障。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1475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