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7 17:43

《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卷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原文译文精华总结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卷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原文译文精华总结(脉证九条方六首)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
【金匮要略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1),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2),小腹弦急(3),痛引脐中。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4)。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右三味。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昧,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释: 

(1)消渴:渴饮无度。 
(2)小便如粟状:小便排除粟状之物。 
(3)弦急:拘急。 
(4)便血:指尿血。 
【金匮要略精华总结】《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小便不利是症状,也有注家认为是癃闭。与消渴、淋病都是小便的变化,病位以肾和膀胱为主。

一、消 渴

1、 病机与主症

消渴应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应是阴虚燥热,而标实应是脾胃热盛。下焦水不足,中、上焦则火旺,脾胃热盛,以胃为主则多燥热,以脾为主则多湿热,也有痰热等。

2、证治

白虎加人参汤:治中消,脾胃燥热。以口渴多饮、口干舌燥为主症。清热润燥、生津止渴。也可随证选用玉女煎、清胃散、竹叶石膏汤治疗。

肾气丸:治下消,肾不气化。口渴小便多。肾阴虚可选用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治疗。

乌梅丸:厥阴消渴。

痰湿或湿热者,随证治之。 总之,中医治疗消渴疗效不甚理想。

二、小便不利

五苓散:治疗风寒郁闭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

栝蒌瞿麦丸:治疗上燥下寒水停的小便不利。

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均治血分湿热的小便不利。

猪苓汤:治水热互结膀胱的小便不利。

三、淋 病

主要论述石淋。故症见小腹痛、小便如粟状。未列治疗,可用后世的八正散、石苇散、三金汤等治疗,血淋者可用桃核承气汤。

淋家不可发汗,津血不足也。衄家、疮家同理。临床凡尺脉弱者均应慎汗。
【译文】

   厥阴病的表现是:口渴喜饮无度,气逆向上冲心,心中疼痛灼热,有饥饿感而又不想进食,食后又吐出蛔虫,如果用下法治疗,就会腹泻不止。寸口脉象浮而迟,浮脉属虚证,迟脉属劳证,虚是卫气不足,劳是营气衰竭的表现。 

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盛,数是胃热,热则消谷善饥而大便坚硬,胃气盛则水湿之邪渗于膀胱而小便频数,小便数则大便更加坚硬,小便数与大便坚同时出现,就是消渴病。男子患消渴病,小便反而增多,饮水一斗,小便也一斗,用肾气丸治疗。方见妇人杂病中。病人脉浮,小便不通利,轻度发热,极度口渴的,宜用利小便和发汗的方法治疗,方用五苓散。口渴想喝水,但饮后又吐出的,叫做水逆证,用五苓散治疗。方见上。口渴饮水不停止的,用文蛤散治疗。 

文蛤散 

〔组成〕文蛤五两〔用法〕以上一味药,捣为散剂,用开水五合,调和服用方寸匕。淋病的症状是:小便不通畅,排尿频数而量少,如粟状样东西点滴而出,小腹拘急紧张,疼痛牵引到脐中。趺阳部位的脉象数,胃中有邪热,表现为消谷善饥,大便一定坚硬,小便次数增多。素患淋病的人,不可忘用发汗法,若误用汗法,就一定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小便不通利的,是体内有水饮停留,病人苦于口渴,用栝蒌瞿麦丸治疗。 

栝蒌瞿麦丸 

〔组成〕栝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用法〕以上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作成丸如梧子大小,每次饮用三丸,一日三次。如果没有效果,药量增到七八丸,以小便通利,肚中温暖为原则。小便不通利,用蒲灰散治疗,亦可用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治疗。 

蒲灰散 

〔组成〕蒲灰七分滑石三分〔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剂,每次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滑石白鱼散 

〔组成〕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亦名衣鱼、蠹鱼)〔用法〕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茯苓戎盐汤 

〔组成〕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用法〕以上三味药,……。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方见中?篇中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利的,用猪苓汤治疗。 

猪苓汤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煮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四味药,取二升,去药渣,加入阿胶烊化,每次温服七合,一日三次。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陈修园补注】

厥阴(为风木之脏。中见少阳相火。若风郁火燔。)之为病。(脏燥求救于水。则为)消渴。(消渴者。水入不足以制火。而反为火所消也。又须旁参他证。方知其为真厥阴之病。其)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火生于木。肝气通于心也。胃受木克。而求救于食。则)饥(然既受克而致虚。虚未回。则虽饥)而(仍)不饮食。(即强)食(之。)则(随肝气上冲而作)吐。(此厥阴消渴证外兼见之证也。虽内经有云。二阳结。谓之消。二阳。阳明也。阳明之消。得下则止。而此属之厥阴。)下之不肯止。
【陈修园浅注】
此节与伤寒论厥阴首条。末句二句三字不同。其义迥别。盖以消证后人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而其病源总属厥阴。夫厥阴风木。中见少阳相火。风郁火燔。则病消渴。内经亦有风消二字。消必兼风言之。亦即此意。且上消系太阴者。心热移肺也。中消系阳明者。火燔土燥也。下消系少阴者。水虚不能制火实。火虚不能化水也。时医俱不言及厥阴。而不知风胜则干。火从木出。消证不外乎此。师故于开宗处。指出总纲。次节言寸口脉。即心营肺卫之部位也。厥阴横之为病。则太阴受之。言趺阳脉。阳明之部位也。厥阴纵之为病。则阳明受之。三节言男子消渴。男子两字。是指房劳伤肾而言。厥阴病。乘其所生。则足太阴受之。以厥阴为主。分看合看互看。头头是道。师未出方。然无不可于乌梅丸、及伤寒中各条悟出对证之方。
【陈修园补注】寸口脉浮而迟。浮(不因表。)即(气不敛而)为虚。迟(不因寒。)即(营不充而)为劳。(气既不敛而)虚则卫(行脉外之)气不足。(营既不充而)劳则营(行脉中之)气(亦)竭。(心营肺卫。膈消之治法可悟也。然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虚而且迟。水谷之气。不上充而内郁。则胃热矣。此上消中消。可分而可合之旨。更诊其)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经所谓热气蒸胸中是也。)数即(为气盛。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消谷而大坚。(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也。且夫)气(之)盛(即火之盛也。火热本足消水也。水入本足救渴也。今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火热之势。急奔膀胱。)则溲数。溲数则坚。(愈数愈坚。愈坚愈数。)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陈修园浅注】
此以寸口诊营卫。而上消之证含于其中。趺阳诊阳明。而中消之证详而不漏。然二证实相因而起也。师未出方。今补拟其略。大抵上消证。心火亢盛。移热于肺。为膈消者。用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栝蒌根之类。或不去半夏。喻嘉言最得其秘。心火不足。移寒于肺。为肺消者。用炙甘草汤。或柴胡桂姜汤加人参五味子麦门冬之类。中消证。责在二阳。以人参白虎汤送下脾约丸颇妙。然亦须随证变通。不可胶柱也。
【陈修园补注】
(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水消于上。名上消。食谷多而大便坚者。食消于中。名中消。饮水少而小便反多者。水消于下。名下消。上中二消属热。惟下消寒热兼之。以肾为水火之脏也。)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中无火化可知。以)肾气丸主之。(从阴中温养其阳。使肾阴摄水。则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生化津液。何消渴之有耶。)
【陈修园浅注】
此提出男子两字。是指房劳伤肾。为下消立法。而以肾气丸为主治也。尤在泾谓水液属阴。非气不至。气虽属阳。中实含水。水与气未尝相离也。肾气丸内有桂附。所以斡旋肾中颓坠之气。而使上行心肺之分。不然则滋阴润燥之品。同于饮水无济。但益下趋之势而已。驯至有降无升。饮一溲二。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甘气。此肾败而土气下泄也。更有浮在溺面如脂者。此肾败而精不禁也。皆为不治。赵养葵谓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惟以六八味。专主水火津液之源而救之。然亦在治之于早。而大剂以进。或全料。或半料。加人参两许。煮汁。一日夜服尽为妙。此后人近理之言。亦可取以并参也。
【陈修园补注】
肾气丸方(见妇人杂病)
(更有似消渴而非真消渴者。姑附之以备参考。若病发于表。为)脉浮。(水停于中。为)小便不利。(因表邪不去。而发)微热。(因停水不能化。而为)消渴。(此与真消渴悬殊。治者)宜利小便发汗。(以)五苓散主之。【陈修园浅注】此言外邪内水之渴。与真消渴不同也。
五苓散方
【陈修园补注】
(见痰饮)(热)渴欲饮水。(饮过多。热虽消而水不行。以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此因渴而生出呕病。更与真消渴证无涉。亦以)五苓散主之。此言因渴而生呕。更与真消渴不同也。(太阳病应发汗。而以水之。外寒制其内热。以致)渴欲饮水不止者。(非味咸质燥。不能渗散其水气。以)文蛤散主之。(此更与真消渴证相隔霄壤也。)
【陈修园浅注】此言外寒制其内热而为渴。又与真消渴不同也。【陈修园补注】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淋之为病。小便(短而频数。尿出)如粟。(米)状。(病在下焦。及肝则)小腹弦急。(及肾则)痛引脐中。
【陈修园浅注】此言淋证之病状也。后人有石淋砂淋血淋气淋膏淋之分。此则统言之也。
【陈修园补注】
(淋病为下焦之热。而下焦则大于中焦。趺阳者。胃也。)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饮。大便必坚。小便则数。【陈修园浅注】
(数而无度。茎中不痛。是热气燔烁。消渴之渐也。频数而短。茎中作痛。是热气下注。淋病之根也。)此言淋病由于胃热下注。与消渴异流而同源也。师篇中凡复言叠叙之证。皆有深意。
【陈修园补注】
淋家(热结在下。)不可发汗。(若)发汗则(阴液重伤。水府告匮。热逼于下。必小)便(出)血。
此言淋家不可发汗也。(膀胱为通身之水道。今)小便不利者。(为膀胱之气不化。便知其)有(停而不行之)水气。(设令不渴。则病止在于膀胱也。)其人若渴。(是中焦土弱。津液不能布散于上。而转输于下。且上焦有热而干涸。其气化不达于州都也。以)栝蒌瞿麦丸主之。
【陈修园浅注】
此言小便不利。求之膀胱。然膀胱之所以能出者。气化也。气之所以化者。不在膀胱而在肾。故清上焦之热。补中焦之虚。行下焦之水。各药中加附子一味。振作肾气。以为诸药之先锋。方后自注腹中温三字。为大眼目。即肾气丸之变方也。
【陈修园补注】
栝蒌瞿麦丸方
薯蓣(三两)茯苓(三两)栝蒌根(二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若无水气而渴。止是)小便不利。(其证不杂。其方亦不必求深。审系湿热。)蒲灰散主之。(若系血分。即用)滑石白鱼散。(若欲驱除阴分之水湿。)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陈修园浅注】此为小便不利。并出三方。听人之随证择用也。【陈修园补注】
蒲灰散方
蒲灰(半分)滑石(二分)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乱发(烧)白鱼(各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白术(三两)戎盐(弹丸大一枚)上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虽然。治病之道。循其所当然者。更当求其所以然。淋证小便不利。病在水也。然金为水母。肺热则涸其源。胃为燥土。胃热则塞其流。今)渴欲饮水。口干燥者。(肺胃热盛也。治求其本。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陈修园浅注】此肺胃热伤之方治也。
【陈修园补注】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病)(且胃热为脉浮。为热。为渴。为小便不利。与太阳之五苓证不同。阳明之)脉(大而)浮(肌肉上蒸蒸)发热。渴(则)欲饮(冷)水。小便(因热盛液干而)不利者。(与太阳五苓证。发汗利水。两解其表里者迥别。故不用五苓散。而以)猪苓汤主之。
【陈修园浅注】此因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二句。与五苓节文同。故又分别其为猪苓汤之方治。盖二证二汤。毫厘千里。学人不可不细心研究。
【陈修园补注】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9 09:1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9 09:1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2135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