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2-10 13:18

作曲家铁源:《十五的月亮》纪录一个时代[下载]



computer2014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10月25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14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典礼暨闭幕音乐会在成都举行。著名作曲家铁源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心系人民,献身艺术,始终与时代同行,书写家国情怀,无愧初心使命。千首好歌,每一个音符都浸透汗水,见证理想;每一段旋律都洒满深情,绽放荣光。”这是金钟奖颁奖典礼上献给铁源的颁奖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铁源辉煌的艺术成就。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10 13:18
走进铁源的家,成排的书柜上摆满了《音乐辞典》《歌曲创作札记》《新乐理教程》等与音乐创作相关的书籍、资料,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奖牌奖状嵌于其间,见证了这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泛着金光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奖杯,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提到这次获奖,铁源用“荣幸与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在音乐之路上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
铁源的艺术生涯起步于1950年,他出生于滨城大连,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起从事文艺工作。铁源创作的《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时代和岁月永恒的经典。在舞蹈音乐创作上也屡有建树,代表作包括电影舞剧艺术片音乐《蝶恋花》、舞蹈音乐《鸭绿江之歌》等。
从最初的小提琴手到专职做曲人,铁源的艺术之路曾经历了一个较大跨度的转型。当时,他每天骑自行车到沈阳音乐学院听课,系统学习作曲音乐理论,并尝试为舞蹈谱写音乐。凭借对音乐的极高悟性和对学习的刻苦钻研,他在作曲这个新阵地上很快崭露锋芒,在曲谱创作中如鱼得水。
只有扎根大地,心系人民,艺术作品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深谙此理的铁源坚持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把在艺术采风中获得的感悟和素材融入创作,与时代主旋律相契合,使作品具有大气、澎湃的特点,蕴含激荡人心、振奋精神的力量。铁源擅长军旅题材歌曲创作,无论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浓郁的民族风格,还是《十五的月亮》简洁流畅、渐入高潮的旋律,抑或是《望星空》简而旨丰、充满诗意的音乐表达,都凝聚了铁源对祖国、人民和子弟兵朴素的爱,激发起强烈共鸣。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10 13:19
2017年起,铁源陆续将自己积攒的4690件珍贵档案资料无偿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其中包括《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手稿以及书信、照片等物品。这些档案资料弥足珍贵,承载着铁源的心血,纪录着他创作思想的脉络和轨迹。“档案馆是收藏这些资料的最好归处。”铁源说。平时在家里,想念这些“老朋友”的时候,他会翻看档案馆为他装订成册的手稿翻印版,重温歌曲背后的往事。
提及近年来创作的新歌,铁源兴致极高,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在电脑里,他为这些歌曲视频建立了专门的文件夹,其中既有讴歌党和祖国、礼赞新时代的主旋律歌曲《你的名字》《党旗高扬》《红船上的诺言》《永远的春天》和表现新时代军旅题材的歌曲《胡杨,大漠的卫士》《今日鱼水情更深》等,也有赞美家乡美景、描绘幸福生活的《旅顺口之歌》《苇河,我可爱的家园》,既延续了铁源恢宏大气的音乐风格,又具有清新的时代气息,朗朗上口。
“来,听一听,这首《你的名字》我很满意。”“把你的名字写上蓝天,让人间沐浴爱的光辉;把你的名字播进大地,让田野上盛开爱的芳菲……”铁源打开歌曲视频,优美的旋律流淌在室内,如春风一样将人沐浴。他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摆动身体,扬起手臂打起节拍、唱起歌词,神情里充满对音乐的热爱和享受。这一幕,让人动容。
“写这首歌,我用了十年。它的歌词句句没有提‘党’,但句句都是‘党’。蓝天、大地、高山、江河、镰刀、铁锤,我在创作中把这些意象通过音乐的方式有机串联起来,呈现出完整的、有温度的中国故事。”铁源表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旋律流畅、结构严谨,始终是他作曲的座右铭,“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我不能把作品端出去”。
“因为坚守着热爱,岁月才会用金钟为你们加冕。”金钟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用这句致辞来致敬捧得奖杯的获奖者。铁源也表示,将继续用跳动的音符追寻纪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貌,用华彩的乐章赞颂党和祖国。
在铁源的相册里,有两张留影。一张拍摄于1985年,那一年,他将红遍全国的《十五的月亮》带到了阵地上,而战士们则用了一种军人的方式表达对这首歌的喜爱——送给铁源一支用机枪弹壳焊成的手杖。
另一张拍摄于2016年,照片上,84岁的铁源站在麻栗坡下,身后是镌刻在崖壁上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10 13:19
铁源回忆起30多年前与《十五的月亮》那场美丽的邂逅,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在1984年4月,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作曲家铁源和北京军区的诗人、词作家石祥,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徐锡宜等歌曲创作者到驻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体验生活。他们召开座谈会,向一线指战员和文艺骨干征求意见。
“战士们最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大家热烈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唱《牡丹之歌》,有的说我爱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的战士说,我们虽然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但我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喜怒哀乐,我们喜欢动情的好听的歌,不喜欢‘一唱一瞪眼’的歌。还有一位军队基层干部说‘给我们的妻子写首歌吧’。”
这位军人讲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的妻子既要照顾好年迈的双亲,又要抚养教育好年幼的孩子,还要种责任田,但她从不诉苦,还经常写信鼓励丈夫安心在部队工作。“多么可敬可爱的军人妻子啊。”铁源听罢很感动,只是遗憾手头没有这样的歌词。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铁源正在操场上散步,遇到了石祥,“他刚刚写完了三首歌,可一听题目我就都给否了。头两首的题目是《合成军在前进》《行进在陆地天空海洋》,我说这样的歌没有一万人唱不响,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柔情的歌。石祥或还有一首,叫《十五的月亮》。我还是不感兴趣,对月相思的题材太多了,《敖包相会》‘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已经写到了极致,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呢?”
可石祥还是坚持把歌词念完了,听到“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铁源一拍大腿:“这歌一定要给我!”
“我脑子里立刻就出现了一个鲜明的音乐形象,一个可爱可敬的军人妻子的形象。”铁源用了两天的时间构思,“形象捕捉到了,可要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反复比较,我选择了民族音乐的音调,这样写易于产生亲切感,曲调也上口动听,便于传唱。可采用哪个地区的民族音调做素材呢?我又想起了刚刚读到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和妻子韩玉秀之间纯真的爱情让我很感动,他们生活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用沂蒙山区的曲调不正能表现军嫂的高尚情操吗?”
《十五的月亮》的初稿就这样诞生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10 13:20
《十五的月亮》也许是当时众多军旅歌曲中为数极少的“为女人写的歌”,可以这样写吗?当时也不无质疑声。铁源和另一位参与修改的作曲家徐锡宜虽然对作品有信心,但还是多方征求了意见。“那一年5月,作品还没发表,我来到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的边防哨所,把歌唱给指战员们听,他们的反响特别热烈,不少人都说《高山下的花环》正在拍摄,应该把这首歌作为主题歌。听到这话,我流泪了,知道这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铁源说。
铁源把《十五的月亮》交给前进歌舞团的歌唱家董振厚试唱,他提了一条意见:“结尾平淡,有点不过瘾。”铁源于是继续琢磨,突然灵感闪现;“在原曲中的结尾‘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后面,我加上了一个无限延长的‘啊’,然后再重复一遍‘也是你的心愿’,一下子就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1985年大年三十儿,《十五的月亮》登上央视春晚,一夜成名。不仅旋律流淌在大街小巷,“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更是成为流行语,成了那个呼唤“理解万岁”的时代里,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劳动者对自己的家人最深情的告白。
但是,铁源心里还是有些许遗憾,《十五的月亮》本来是一首军人写给妻子的歌,却阴错阳差地成为一首女声歌曲。于是,在1985年,当石祥将新创作的一首同样充满深情的《望星空》歌词交给铁源时,他的创作灵感再一次迸发。
“当时我正在甘肃敦煌采风,在野外散步的时候,我把谱好的曲子唱给同伴听,身后突然传来叫好声。回头一看,是一群沈飞的工人,正在当地搞工程建设,他们的掌声让我们知道,这一定又是一首好歌。”铁源说。
《十五的月亮》空前成功,铁源因此荣立一等功,这也是他作为军旅作曲家一生创作的最好纪念。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铁源对“军功章”的理解却始终很质朴:“战士喜爱,群众传唱,那才是最美的军功章。”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11 08:5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7357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