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9828个阅读者,3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7-6 15:20

[原创]丁酉青陇行(3)



江南达者 发表在 书法&绘画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24-1.html

丁酉青陇行(3)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八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从那德令哈赶路七八个小时,终至敦煌鸣沙山下月牙泉边。虽是之前已曾见识过沙漠,但这大名鼎鼎的沙漠中景致,仍令此心游兴高涨。当时天气奇热,兼之途中饮食无序,吾夫妇二人的身体状态皆有不适,然鉴于机会难得,也就还是打起精神,一了观玩之愿。不过,今之旅游热点,各种情况,尤其是那人山人海的嘈杂气氛,亦属可想而知。盖因个人游览风景区一向“目的明确”,所以在此也就专挑一些便于日后“造境”之处,反复体会了一下现实场景之味,并也留下相应的照片资料。由于酷暑太甚,加之想到自家毕竟已不再是还可以任意折腾的年纪、休要闹出点事儿来得不偿失,是以掂量之下,最终就还是没有爬到沙山顶上去观看那月牙泉全景,反是憇于阴凉处,稍稍记上了几字备忘。当天大致情况也就这样了。而次日依这旅游团队安排,上午略作休整,下午才去游观莫高窟。看来己身状况还算不错:些许“微恙”,已是不治自愈,一切如旧。于是乘闲去药店为妻买上了些调理之药,同时也在超市备下了一点八宝粥之类易于消化的食品。及至下午实臻那莫高窟景点,简而言之罢,说到底,也就是反复排上了好几次长队,才总算是一了实观此窟之愿。当然,身为艺者,久欲实观此窟究竟,即便如此,也都感觉还值得。但这时妻因倍感不适,便只是游了景区一半,遂在侧旁的树荫内小坐等待。从景区停车点到这观景之处,亦尚有相当的距离;来来去去过程中,自是亦观察且记下了些宜于作画的其地外部景观。的确,作为山水画者,搜集这类资料,显然还更加“实惠”。综合这两日之观感,整个游事结束之后,吾辈从中整理得来十余幅画作。今随文附上《敦煌鸣沙山》、《夫妻柳下 忽闻远外有甘泉》、《炎天火海月牙泉》、《静寂暑天中 唯见月泉辉赤日》、《鸣沙山外斜阳赤》、《残日沙丘下 谁人留得 几行零乱足迹》、《蟾光幽映月牙泉》、《夕阳斜照荒沙远》、《冬雪下 千虫万豸待春来》、《荒沙隐伏灵柔雪》、《敦煌郊外》、《莫高窟》与《想此莫高窟外 千年旱火 已将砂砾化轻尘》;其余未行选录之画,连同作画之总体关情形,皆一并可于“手记”中对应查看——

继续“青陇行”画题。视角转入直接表现沙漠景致。此倒亦与时下巴渝天之大暑且渐至秋燥,两两相关。


《敦煌鸣沙山》。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大门为立足点,实则主要展现中、远景之沙海面貌。除彼地之相关物事外,幅内极简且是干涸的色墨本身,亦为着力之处。如此这般景象纳入大写意中国山水画作,其难可知。而其至难者,尤在于其整体既未可用浓郁之笔墨切实写形,却又须于至简至淡中,避免过于单薄乏味之感。


《夫妻柳下 忽闻远外有甘泉》。取当地实境,以男女二人,坐于这所谓“夫妻柳”树荫之下。旱风缭绕,周遭并无多余之物。而画之右侧,木质踏板桥两旁,荒蒿几许,亦随风摇晃。则草树何能离得开水?画外之不可见处,自当是暗示彼月牙泉之存在矣。而细观此景致且咀嚼画题,居然却似有甚未可言传之味,同时也在画外。


《炎天火海月牙泉》。径写沙漠中那月牙泉实境:弥天日色,若焰火缭绕,挟光带风,喷射大地。下方一派荒丘沙海,内中却奇妙地依存着这玉鉴般的一弯清泉。画境既出人意表;手法亦激情奔放、点厾挥扫交互写形。为配合此炎灼之境,画中色墨,皆微呈白、赤、紫、橙及赭灰,且于匀染之外,更注重其干涩焦燥感觉。


《静寂暑天中 唯见月泉辉赤日》。同一境地,则以完全不同之手法写出。与前画天旋地转、躁动不安之视象感形成鲜明对比,此画幅也,虽亦同处漫目炽烈色光内,却着力于一个“静”字。整体景物,俱呈现在相对低平之视线内,似坦坦然承受着这份断难抗拒的铺天盖地般的酷暑。画中亦求明暗对照之感;且以极淡之彩墨,显示日若熔金,浇洒大地的景象。平淡中则偏偏又出以奇异:一轮实写之赤日倒影,半浮半沉似地凸现于那月牙泉水面,而高天之上却并未直写那赤日,转以题款中那方朱印,作为色彩会意,与之两相呼应。


《鸣沙山外斜阳赤》。眼前沙山若城陡起,而血红残阳低压于沙梁边际,其周遭及岭梁一线,灿烂云霞缭绕。画之下方,鸟瞰月牙泉主景。一子独坐檐廊下,似对着远前大漠落日景象愣神。全画笔意粗中有细,势如风驰电掣;色墨亦一气呵成,若不经意间,自有画外之象存焉。


《残日沙丘下 谁人留得 几行零乱足迹》。高大塔殿,挤压于画之一角。迎面所向,则为那巨大沙丘,其威势恰及于此。楼廊侧畔,一大丛艳红之刺藤花,亦俯首对着那轮犹如搁置并滚动在沙岭上的赤色残阳,显示出一种无言之诡异。天边飘浮之彩云,与光照下的辽远沙丘,犹然添加了这略觉奇妙的气氛。眼前沙坡之上,散散乱乱的些许行人脚印,显然进一步强化了画中的寂寞氛围。整个画幅视象,则干净利落,绝无拖泥带水痕迹。其快速对全画局面之把控,分明也利益于近期重拾油画时之悉意推敲。


《沙风摇曵处 旱舟忍看夕阳红》。残照下平沙一片,远前隐见古代废墟。就近之地,似处于绿洲尽头,则休憩之骆驼,或立或卧,俱愣神以向远方,而画外之意毕显。此质朴生灵,俗谓“沙漠之舟”,固勿论矣。画儿本身,呈象极其粗率。尝欲略作细写;稍稍下笔,却觉意趣将减。遂赶紧保留这简易形态。


《蟾光幽映月牙泉》。同以所谓“破笔”,驱极简之色墨,试写当日游斯地时,即已假想之这沙海灵泉月夜风光。其朦胧意态,悉显于浓淡有致之构成关系,虽省略,却未失于粗疏。作画之际,恰当今岁暑秋末伏首日,炎天之下心之所向,已是不言自明。


《夕阳斜照荒沙远》。古关一隅,门路洞开,有驼队缓缓向着茫荡沙海深远之处行去。天边挂着残破之日,其渺淡霾雾间,却浮着几朵轮廓分明的云彩。整个沙漠在夕照之下,色泽甚是浓艳浑厚;画面笔触,亦复刚硬肯定。所题意蕴,已在沉寂之中幽幽体现。


《冬雪下 千虫万豸待春来》。其乃当时立于旱火海中,转思闻说这月牙泉一带,冬日在冰雪覆盖之下,竟格外觉着晶莹剔透的那番景象。亦算是“思寒而解暑”罢。作画时,另也想到,倘这片沙漠绿洲,大雪迷茫间,暗地里仍蛰伏着若干细小生灵,则彼等岂非又在此严酷环境下,翘首以待春之到来?于是几经联想,笔下乃出如此恁般绝然不同于现场感受之景致。


《荒沙隐伏灵柔雪》。进而假想斯境处于迷茫雪意中,澹澹天光下,几许塔殿,已然被灯火照亮,则那月牙泉水,却似一弯平薄之冰鉴,亦如镰儿般地铺置于那厢。周遭沙雪交错,坡峦柔缓,直延展至未识其边际之瀚海深处。作这般景致,自嘱休要混同于工笔,仍须是保持写意风味,因而略觉纠结。然转念及尝有“工而犹写”之山水大家东山魁夷辈,遂坦然为之,但抒己心,并不在乎其形迹之拘放,尤其不再患得患失也。


《敦煌郊外》。画幅左侧,枝叶繁密之白杨巍然成林,低处浓阴内,数辆越野轿车,隐伏于土路旁沟坎之上。其余大部幅面,清朗云天之下,荒白微黄沙地一片,而傍林一带,约略可见些许瓜果棚架。画之右下角,则是几株摇曳生姿之纤细蜀葵。斯真乃而今旅游时代西北郊野间常见之景致也。


《莫高窟》。直写这莫高窟景区外部情景:炎天下砂崖一带,各种古文化遗址,或洞室、或甍檐,或廊道,悉依山势遍布其间。众多游人,傍崖列队,或潜藏入阴影,或仍暴露在烈日下,分明尽皆正待参观这闻名于世之宗教艺术宝库。唉,内中得能有几人,是真对艺术本身有甚兴趣,想来也只因慕此盛名、进而觉得该要了了这“看过”的心愿罢了……近前疏林轻荫之下,一女子抱膝而坐,其落寞之态,却恰与那厢“盛况”两相对照。此意象之得来,是因当时荆妻偶觉不适,乃在一旁等待着咱,孰料反促成今之画趣。


《想此莫高窟外 千年旱火 已将砂砾化轻尘》。景区一隅,颓败之灵塔数座,寂寞地对着一派荒旱川原与火风流云。右下侧显眼处,一长袍顶笠之人,负手背对景物而徘徊于斯,竟似有不忍观此景象之态。自觉作此背向之人,效果远强过其正面观景。

(总 1105 篇之第 1086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7-7 08:2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7-7 08:2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6 09:1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893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