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5790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4-10 14:12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hykzxx 发表在 菁菁校园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14-1.html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1.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激发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培养热爱与保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品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围绕“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和从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俯瞰地球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的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 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倡导低碳生活。

目标导学一:了解地球现状
1.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2.图瓦卢50年后沉入海底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在太平洋有一个小国叫图瓦卢。它是世界面积第四小的国家(仅高于梵蒂冈、摩纳哥和瑙鲁)。国家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一万多人口。整个国家只有一条马路,两个公交,一所学校。由于图瓦卢海地势较低,最高海拔也只有4.5米。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图瓦卢很有可能在未来50年消失。
3图片:马尔代夫沉没进入百年倒计时
从高空望去,马尔代夫不愧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个苍翠群岛镶嵌在蔚蓝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样光彩夺目,难怪这里被称为“人间天堂”。不过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快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4.播放视频
①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南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美国海岸水平面持持续上升;③中国每天消费2000万单外卖,那脆弱的环境问题谁来负责。
目标导学二:了解低碳生活
1.什么是低碳生活?
明确: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看“碳循环”示意图
3.看图片: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谁来拯救我们的地球
目标导学三:低碳在行动
1.中国低碳
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4月,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低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很多场馆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除了住、行,衣也可以低碳。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制服采用了一种生态循环纤维,这种特殊的涤纶纤维,可以循环回收使用。
2.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3.看图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四:做低碳好公民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1.“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省了0.4千克煤的能耗和4升净水,同时还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2.选用节能空调 省电每天做到
同样的制冷效果,更少的耗电需求,这就是节能空调的妙处。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用它,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度,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吨。
3.用完电器拔插头 省电又安全
看完电视,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他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才彻底不耗电。
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综合呢!

4.多乘公交地铁出行 减少地球负担
车越多,路越堵。多乘公交地铁出行,不但避开拥堵,而且节能效果明显。
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轿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仅为后者的1/10,油耗约为后者的1/6,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为后者的1/16。
5.巧驾车 多省油
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变速;用粘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车胎气压要适当。
6.出门骑自行车 健身环保一举两得
如果有1/3的人用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约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7.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才是环保新时尚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6.4千克。
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8.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常常出现。而少浪费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
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千克,每年可节约4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9.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绿色购物节能源
生产1个塑料袋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
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一半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节能约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5万吨。
10.过度包装不可取 减少购买为环保
在日常购物时,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可大大节约能源。
1千克包装纸,耗能约1.3千克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3.5千克。如果全国每年减少10%的包装纸用量,那么可节能约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312万吨。
11.变废为宝
也许你有很多不喜欢的衣服、裤子,也许你家里堆了很多纸箱,也许你在发愁花纸该如何处理……千万别扔。因为只要将它们稍加改造,就能焕然一新,成为一件装饰品,或者成为一件新的实用物品。
展示变废为宝的图片
目标导学五: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
1.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A.低排放  B.低标准  C.低效率
2.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 )等温室气体。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3.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
A.环保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4.从“低碳生活”角度,以下哪些是正确使用冰箱的做法?(   )
A.将温度高于室温的食品放入冰箱  B.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C.经常把插头拔掉
5.煤烟型大气污染不包括由( )引起的污染。
A.烟尘 B.粉尘 C.二氧化硫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几月几日?( )
A.3月12日 B.3月21日 C.6月5日
7.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 )。
A.卧室 B.洗手间 C.厨房
8.废电池乱丢对人体可能造成( )。
A.镉中毒 B.氰中毒 C.铅中毒
9.以下食品中铅含量最高的是( )。
A.黄瓜  B.松花蛋   C.面包
10.恐龙在地球上大约生活了多长时间?( )
A.100多万年 B.1000多万年 C.1亿多年
答案1.A 2.C 3.C 4.B 5.B 6.C 7.C 8.A 9.B 10.C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4-14 08:1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4-14 08:1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101 s, 8 q - sitemap,